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TOP

流量2.0时代:运营商如何经营数据流量?(二)
2014-12-01 14:32:57 】 浏览:721
Tags:流量 2.0时代 运营商 如何 经营 数据
值),不就创造了通过虚拟币平台与更多服务提供商合作的契机吗?谁能说这不是另一个微信?如果说前面措施是满足客户需求,那么经营流量入口就是创造需求。


  对三家运营商而言,均可发行并经营流量币,也均可对对方及第三方开放。就如美国发行美元、欧洲发行欧元、中国发行人民币一样,客户规模(国家GDP)、影响力不同导致流量币的价值会有差异。就如中国也会储存美元一样,流量币对运营商竞争对手开放很正常,只是流量币的最终应用还是只能限定在自己网内。


  价值增值方面,流量大数据是价值增值的唯一出路,也是最能体现价值的出路。部分省公司利用综合网关开展的基于手机网页的“流量提醒或引导”,因为使用的是流量劫持技术,最多只能成为服务客户的一个渠道,并不能成为增值的出路。运营商的有价值数据不少,号码身份特征、消费特征、非流量业务(具有一定规模业务)行为特征、位置轨迹、流量行为记录等数据的充分利用,均能更好的了解客户需求,具有广泛商业价值,其中流量数据的商业价值尤甚,也只有在大数据技术下才能体现。


  三、流量2.0时代如何经营数据流量


  (一)可智能管控的宽带网络是基础


  首先是移动宽带网络,在非移动宽带网络条件下谈智能管控没有意义。各运营商(尤其是中国移动)大力开展4G网络建设就是如此。


  其次是基于CDN的分发疏导能力。对于视频等大流量自有业务,通过CDN进行分发疏导,提升访问体验。对于大流量第三方业务,可以通过IDC内容运营疏导,优化分布,提升客户感知以及网络效率。


  再次是基于DPI的感知能力。运营商经营流量必须了解流量都去向那儿。考虑到网页的流量占比逐渐被APP应用所取代,因此基于DPI来感知用户、感知业务、感知终端非常有必要,是流量大数据应用的基础。


  最后是基于PCC的差异化服务保障能力。考虑到最近美国沸沸扬扬的“网络中立”,虽然运营商坚持倾向差异化服务质量保障,但可能较难真正落地。


  (二)量费分离的计费模式是保障


  无论是“流量宝”还是“流量银行”,客户在交易流量币、兑换流量时均存在三种形态,现金(或实际付款人的付费)、流量币(虚拟币)、流量(真实可用流量)。在此之前,客户购买并消费流量是一体的,也就是你不能购买流量后给他人使用。现在可以了,其基础就是“量费分离”。原有计费系统BOSS仅实现第一部分(或通过接口将结果同步到BOSS),客户通过话费/现金/支付宝等购买流量币,其余应交给单独的平台(假定为流量交易平台)来实现。


  对于后向流量/定向流量的计费功能,也可以交由流量交易平台来实现。传统的做法是在GGSN/PGW上直接配置后向流量局数据,当配置完成后,客户访问指定的IP/URL对应的应用时,GGSN/PGW根据局数据配置,对来自SGSN流量原始话单进行标记,比如标记为免费,BOSS汇总该话单后不对用户计费,当然也可以标记成某个定向的费率。只是这样的操作存在局限,通常一个互联网应用可能存在数十或上百个IP/URL(在不同区域部署服务器),而GGSN局数据配置是有限的,且需要各省分别配置,配置过多还会影响GGSN协议转换与路由效率。


  如果将流量话单的计费标记由GGSN后移到流量交易平台,将会是长远解决后向、定向流量计费问题的重要举措。


  (三)经营流量入口汇聚流量价值


  前期不少运营商省公司通过流量助手(短信、网页、客户端)等方式实现流量的实时提醒服务,并对客户套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,当然也有套餐包、叠加包的推荐。部分公司还通过封装相关接口,将客户流量使用信息的查询、套餐包订购等向各类移动移动互联网应用门户开放。这些均为流量1.0时代的典型经营举措,只是之前没有提到经营流量入口这样的高度,仅看成一种客户服务方式在各省公司分别实施。


  2.0时代的入口经营更应该是集中统一。前面已经论讲过,经营流量币及交易平台实际上就是经营流量入口。而入口的成效主要来自用户规模、合作伙伴规模、影响力。这些只有在全网集中统一运营的前提下才能实现。这也是电信、联通均通过集中统一机构运作原因。


  流量交易平台同样可以将能力封装,在表现形式上可以通过其它互联网应用实现。比如用户购买流量红包,通过红包生成链接,将链接分享到微信群或朋友圈,点击链接抢夺领取红包。实质上均通过交易平台完成,但全部操作不一定通过交易平台体现。


  (四)开展大数据合作实现价值增值


  11月27日,微信自媒体上有篇文章,讲运营商大数据产业链机遇。提到全球运营商已经为掘金大数据开始准备。电信与媒体市场调研公司Informa Telecoms&Media在201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,全球120家运营商中约有48%正在实施大数据业务。大数据业务成本平均占到运营商总IT预算的10%,并在未来五年内升至23%,成为运营商一项战略性优势。2014年随着4G的建设商用,国内运营商采集数据投资明显扩大。文章提到中国联通3G时代三期采集投资规模约9亿元,移动LTE一期采集投资规模约20亿。


  价值变现应该是运营商目前面临的普遍问题(或许还没有把目光放到数据价值变现上)。巨额的投资把数据采集完成后,如果仅仅用于内部的精准营销,很难实现大数据价值。由于大数据本身并不是一个技术上的概念,更应该成为业务或价值概念,也就是先有什么样的需求,后有什么样的数据采集及应用。曾与某专业宽带流量大数据应用公司交流,说到Google对鸟类的分类高达9000种,但他们公司对此根本不做区分,而是更侧重于电商产品的细分,因为最终应用价值决定数据的采集、算法及应用。


  单靠运营商自身无法低成本高效益的变现大数据价值,在大数据方面的开放合作是实现数据价值的唯一出路。


  文章没看够?欢迎关注“创事记”栏目的微信公众账号!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+号,选择“添加朋友”,输入创事记的微信号“sinachuangshiji”即可关注!(扫描下方二维码亦可)我们每天会推送1-3篇科技行业的犀利观点文章,期待您的点赞或拍砖!



(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立场。)


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/2/2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 Quikkly 要做更好的二维码 下一篇 微店将成为下个淘宝?探索微电..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Hot 文章

Python

C 语言

C++基础

大数据基础

linux编程基础

C/C++面试题目